四百零八 新政-《西周长歌》
第(3/3)页
此三大步由荣夷主理。荣夷久经磨炼,对于纷繁芜杂的多头事务历来处置有方,纠法一事虽涉及整个王畿官署,却部署得井然有序。从王室库藏的法令文本开始校准,历时两个月,了结了纠法各个事项。
与纠法同时进行的是召公虎主理的另一大政——纠冤赦犯。
之所以又要召公虎主理,实是因为此事牵涉甚广,只有多年独揽政务的召伯虎出面,才能使各方服赝。盖因执法,依《周礼》「刑不上大夫,礼不下庶人」的原则,素来对王族贵胄网开一面,冤讼者十之八九都是庶民。若大平冤狱,则必然导致贵胄封地之刑徒苦役流失。冤要平,但周王室的根基却是动不得的。此中轻重缓急,唯召公能把握拿捏。
召伯虎这时候显示出他非凡的庙堂平衡之能力了。一宗宗冤狱不断纠平,一个个冤犯陆续还乡,一桩桩积案迭次解决……而那些欺民的贵胄们也受到了或降爵减封,或罚田没金的处分,其罚没之金一半入国库,一半补偿冤主。如此一来,朝野国人实实在在感到了新政春风化雨般的滋润,对年轻天子的新政与新任的辅相也不期然间生出了由衷的钦敬。
然姬胡自己也没闲着,他亲自揽下了新政之三——明修功臣,褒厚骨肉。
这宗看似只会招人喜欢的善事,做起来却极难把握分寸,结局也往往是难以预料。
所谓明修功臣,是对先代遭受不公处罚的功臣重新彰显褒扬。所谓褒厚骨肉,是对王族外戚的遗留积怨做出妥当的抚慰与安置。就内容而言,这两件事实际上是清理最高层的错案疑案,以重新凝聚王族与权臣后裔部族。
当年立秋时节,由周厉王姬胡亲自主持,召公虎与荣夷一左一右实施的新政已经是初见成效了。纠法与平冤两事进展大体通畅,只有数十例疑难案要在朝会公议。
除此之外,姬胡已将最棘手的功臣王族案大体了结,与各方商议之后公诸于朝野,竟是无人不满。如此一来,他自觉紧绷的心大是舒缓。
依着姬胡本来的想法,若丰镐王畿的新政实行顺当,便要将其推广到东都洛邑成周地区,进而号召天下诸侯来参详。如今看来,这个计划是可行的,接下来就该准备起程前往洛邑东巡的事了。
镐京王城又是一阵忙碌与骚动……
秋日的清晨,鄂侯驭方的青铜轺车辚辚进了鄂氏宗庙。
君臣在正殿拜祭之后,太祝从容前行,领着君臣几人徒步进了松柏林中的卜室。在夏商周三代,各国占卜的职司程式大体都是三太共事:直接占卜的卜人隶属太祝府,国事占卜的地点却在太庙或宗庙正殿,太史令则必须在场笔录入史;占卜之后的卦象,须得永久保存在由卜人掌管的卜室,供君主与相关大臣随时参酌。
一事而三司,可见古人对占卜之尊崇。
朝阳已在半天,卜室正厅却一片幽暗。装满各种卜材的高大木柜环绕墙壁,正中一口六尺高的青铜大鼎香火却是终日不息。
第(3/3)页